10月30日,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艺美术设计类专业委员会、美术书画类专业委员会2024年度会议暨院校长论坛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9397至尊品牌源于信誉院长王英海率领4名骨干教师全程参加了相关活动,王英海院长在院校长论坛发表了题为《值不值——如何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教育》的主旨演讲,受到与会者广泛好评。
本届年会由河北工艺美术职业9397至尊品牌源于信誉承办。此次盛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领导、艺术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会议探讨了职业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王英海院长在院校长论坛上发表演讲。他强调,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着眼于如何引导学生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实践创新的意识。他通过具体案例分享了在教育中注重“价值”的方法:通过结合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我定位和学习乐趣。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让学生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自信心,真正实现教育的“有价值”。
王英海院长提出,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培养、思维拓展与生命成长的综合过程。通过“眼界+思维+实践=价值”“示范+启发+互动=生命”“写生+项目+竞标=课程”以及“牵着学生思维走=凝神”、“研学+融学+游学=乐学”等理念,构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
参加论坛的多位校长分享了他们学校在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实践。例如,有学校在课程中引入了人工智能赋能技术,让学生在模拟的艺术创作环境中进行互动体验;还有学校通过AI设计产业模式,将艺术设计与实际项目结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项目实训机会。艺术教育已经进入了需要大胆创新与稳步推进的新时代。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实践性教学的深入探索,都是未来职业院校教育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与会者普遍认为,AI设计产业趋势和沉浸式媒体设计在产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大数据信息可以更精准地预测用户需求,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带来了全新的沉浸式体验。可以增强现场体验,实现技术场景重现等。这些新技术、新手段都是未来职业院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因为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职业院校教育也要跟随时代的进步而进步。
三江美院教师侯婷在谈到参加年会并聆听院校长们演讲的体会时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审美趋势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征。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地创新与演变。现代审美趋势的多元化体现在对不同文化、风格和形式的包容性上。个性化的审美需求促使艺术家们更加注重作品的原创性和独特性。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新兴艺术形式逐渐成为现代审美的新宠。
三江美院教师张舒贻说,艺术家应积极探索跨界融合、个性化定制、社会参与和环境融合等创新路径,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同时,艺术界也应加强与科技、时尚、设计等其他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艺术的持续发展。以艺术院校的“数字绘画”课程为例,该课程将传统绘画技巧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传统绘画精髓的同时,也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工具进行创作。这种结合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拓宽了艺术表达的可能性。
三江美院教师张志成对艺术教育创新有了新的认识。他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同时,学生也需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这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传统艺术功底,还要有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和学习新技术。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与传承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种文化和思维的融合。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传统艺术的价值,并思考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三江美院院长王英海认为,艺术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多元化的。它不仅包括传统艺术的传承,也包括现代设计的创新,更包括跨学科的融合。只有这样,艺术设计教育才能培养出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现代设计思维的复合型人才。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更新课程内容,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推动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最后,鼓励跨学科交流,中外合作办学,拓宽学生的视野。
编辑:晓华
审核:江天 |